报告精读 | 健康城市蓝皮书: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(2019)
近日,《健康城市蓝皮书: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(2019)》发布。
1
报告聚焦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》实施以来,北京市各级政府、各有关部门和医药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,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、改善城乡环境条件、治理影响健康主要因素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具体指标为标尺,如何将培育健康人群、优化健康服务、构建健康环境的重点任务层层落实,有序推进,从而为健康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,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基础。报告既重点分析健康北京主要任务的完成情况,又依据客观实践提出的要求,对“十三五”后期推进《规划》全面完成提出对策建议。
开展健康北京建设,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,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举措。2016年6月,经市政府同意,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、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的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》明确“十三五”期间健康北京建设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、发展目标、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,体现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”。
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》实施两年多以来,健康北京发展环境在不断优化,健康北京政策体系在日趋完善,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有明显改善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持续提升,健康北京环境建设成效显著,全市居民健康水平在稳步提高,与“十二五”时期相比,健康北京建设有了新的飞跃。
在健康北京“十三五”发展建设规划后期,如何总结前期成功创建经验,查找薄弱环节,有针对性地落实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指标,确保规划全面实现,根据调研情况,提出如下建议:一是完善“健康北京”建设管理长效机制;二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;三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进民生福祉;四是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大健康理念;五是抓住《规划》中期评估契机补齐短板。
2
本文从分析我国体医融合的政策背景入手,围绕支撑“互联网+运动干预”的技术现状,介绍目前状态下本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工作进展及成果,并基于现阶段实施成果进行总结和思考。
随着国务院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》《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-2025》《全民健身条例》等政策的下发,“健康中国”已上升到国家战略。而这其中,“体育产业融合”“体医融合”“运动处方”“互联网+”等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则吸引了大众的目光。
运动是良医。大量循证医学数据表明,规律的体育活动能够预防或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癌症,缓解心理压力。运动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不可缺少的手段,是一种有效、低成本的干预策略。互联网自出现以来,先后对媒体、通讯、零售、金融、教育等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近几年,对医疗和体育领域的影响也慢慢变大。
与传统运动干预相比,互联网+运动干预模式使患者、医生、运动管理师三者融为一体,信息交流更加全面和通畅,数据获取更加便捷和科学,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和有趣,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慢性疾病防治手段和工作内容。基于互联网的运动干预有效的推动了体医融合的发展,具有传统运动干预无法比拟的优势 :(1)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性,基于互联网的干预项目可以干预到大量的运动不足人群;(2)互联网干预项目不受时间、地点等条件影响,并能够根据个体需求进行个性定制,实施更为灵活;(3)项目参与者能够与项目实施者(医生、运动干预师)进行实时互动,能够及时获得相应反馈;(4)互联网干预项目能够结合文字、声音、图片等多媒体进行健康宣教和干预,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;(5)相比于传统运动干预,互联网运动干预能够节省更多人力、物力和时间成本。
3
社区是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,随着北京市发展水平的提升,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,对社区公共服务提出了更严格的质量要求。本文通过电话调查发现,近年来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升,但在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和问题。做好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要标本兼治,既集中力量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制约“七有”目标实现的深层次问题。
社区是最贴近居民生活的基层组织,承担着向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、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使命。民政部与财政部《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》中明确提出,要根据城市社区发展特点和社区居民需求,开展社区服务。为了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,北京市正在努力构建具有北京特色、符合基层实际的新型街道、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制,着力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与质量。从现有情况看,尽管近年来北京的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有显著的提升,但公共服务项目与居民需求没有完全匹配、公共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,要多谋民生之利、多解民生之忧,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,在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。对照这“七有”目标,北京市的社区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要补齐。提升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持续用力,久久为功。最重要的是坚持标本兼治,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。一方面,果断“治标”,聚焦调查发现的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,集中力量加以解决,力求短期内取得实效,解决居民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。另一方面,坚持“治本”,对照实现“七有”目标还存在的问题和短板,逐个破解体制性机制性障碍,解决制约公共服务整体水平提升的深层次问题。
Ⅰ 总报告
1.健康北京“十三五”发展建设规划中期评估报告
Ⅱ 健康环境篇
2.首都城市园林绿化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(2018)
3.北京市垃圾分类的现状、问题及建议
4.2017年北京市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
Ⅲ 健康社会篇
5.北京市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”的可行性与实施路径研究
6.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
7.立足慈善,关心儿童,为健康社会未来打基础
Ⅳ 健康服务篇
8.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慢性疾病患者
9.基于“互联网+”运动干预模式在医体融合中的实践与思考
10.北京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现状、问题及建议
11.北京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
Ⅴ 健康文化篇
12.北京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分析及对策建议
13.北京中医药文化发展状况与健康城市建设研究
Ⅵ 健康产业篇
14.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政策效应及产业发展研究
15.北京再生水利用产业发展分析
Ⅶ 健康人群篇
16.工作场所职工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探索
17.2017年北京地区体检人群健康状况分析
18.北京市成年肥胖居民健康状况分析报告
19.后记
长按识别或扫描下图二维码可折扣买本书